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談《易》‧III




南懷瑾先生在「易經雜說」中談及五行思想。雖然五行跟易經沒有直接的關係,卻在中醫學、天文學,儒道佛的思想,和最為世人普遍認識的占卜用途上,五行和《易》的陰陽就發展了不同的變化。然而現代人還未仔細研究其中的理念,但依據著他們之間的關係,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熣燦中國古文化。

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他們有著相生相克的關係。套在中醫學的理念中,人的五臟六腑,都分別以五行配對著;由相生相克的理念中,中醫學就是「病在上治其在下,病在下治其在上,在左治右,在右治左,,在宙治外,在外治內」。而五行並不是單單指那幾種物質,更代表了某種特性。金是堅固、凝固;木是生命的功能;水是周流不息的作用;火是熱能;土是地球本身。他們就是互相影響,然後產生了「生、克」。

繼續是天干、地支與五行發展出來的關係。先說十個天干和五行方位的配合。東方是甲乙‧木,南方是丙丁‧火,西方是庚辛‧金,北方是壬癸‧水,中央是戊己‧土。在前的天干是五行的原素,在後的是成形了的物質。地支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即中國用的時辰稱號,六十年為一個花甲,據說亦是一個大循環,天下會自然的重整;作者引伸到戰爭有它存在的價值,就是重整這片天地。中國歷法的年號就是以天干地支的配合來命名,而我天文學上的黃道十二宮,二十八星宿就簡化成了五行、天干、地支,極為奥妙。

但現代運用五行和天干地支的概念,如佛學上的五種神通:報通、修通、鬼通、妖通和依通,就只在占卜命理上,真的有點可惜。作者又引述了郭璞的故事,記載他是精通易經,萬事前知。但在晋朝大將王敦造返篡位時,他就是知道自己「數不可逃」,寧死不從之下被殺害了。「察見淵魚者不祥」,難得糊塗,平凡是福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