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談《易》‧VI




南懷瑾先生說易經是「至簡至易」的,這種說法我想只能用於學懂了《易》的人身上。孔子說學《易》要以「玩」的態度,但也要玩得起嘛!他們都說《易》的卦象等於圖象符號,看得通便能知過去未來;南懷瑾先生更說:「善於易者不卜」。因為甚麼都通了,已不用再卜。多利害!

這裡找到些矛盾的地方,書中說事情最好不變,但又說人生就是不斷的變。先說了「一動不如一靜」,甚麼事情若生變動就有好有壞;只有四分一是「吉」,其餘四分三都是「不吉」;他們會是「凶」,和「悔吝」。「悔吝」是指煩惱、險阻、艱難。在變化中,不進則退。作者以歷史為例,如看科學文明,世界是在進步的;但在人文文明方面,就剛剛相反了。變動就是變革,如創業,創造等。這麼說,每天在創作的都是苦惱自尋呢!

其後再說到「天地之變盡於六」,是《易經》的理念,萬事萬物的變化也不脫離在六個層面之中,就是卦象只得六爻的原因。卦象之中的爻象變化是會有律因循,所以人生的變化也是有跡可尋。「玩則觀其變而玩其占」,人生一定是變動的;可能是自己不想動,而被周邊的環境互動了。「自助、人助、天助」正是中國一向的民族精神,在很多事情上,中國人也喜歡靠自己。盡自己的努力,做得合情合理,以《易》的理念,隨之而來的便是「天人合一」,成功吧!但謹記「善禮過」,即是要謙虛,小心謹慎,不時要反省與改正錯誤,這是中國的人文哲學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