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談《易》‧V




「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,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」,在南懷瑾先生的「易經雜說」看到十二闢卦,是用來計算一歲十二個月六陰六陽的氣象。「鼓之以雷霆」的「鼓」,是鼓吹,震動的意思。宇宙萬物需要一定的運動來保持平衡,在雷鼓大作之後,便以風雨來潤澤大地,但現代人連風雨都受不了呢!

十二闢卦的「闢」是開闢,南懷瑾先生說在卜卦時卜到此卦,稱為「侯卦」;古時的人迷信認為卜到這卦是甚了不起,必定成為坐鎮各方的諸侯,若不然便會像猴子般被人玩耍;即非做諸侯不可。南懷瑾先生補充說,學好易經的就會「潔靜精微」,學不好的(只走在迷信的方向)便是「賊」。

南懷瑾先生談到日本人研究易經,認為陰陽是指男女的生殖器官,還有我國學者認同這種說法。從南懷瑾先生的文字中就感受到他當時看到這些言論,被氣得七竅生煙。現在我們都知道,日本人對性的言論是他們竭斯底里的民族性嘛!

「陰陽合德,而剛有體,以體天地之撰,以通神明之德」,就是說懂了卦象和地支,依次配合,出現的竟是中國的音律變化,稱為「律呂」。而十二律呂,相傳是有十二種長短不一的管子,深入了地下,而上端是齊平的。每一個月都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,發出的聲音就是「黃鐘之音」,即我國音律的起源。更引論到詩韻中的陰平,陽平等的文化上。「律呂」也是用來推算氣象的變化,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依照這種歷法來推算出一年之中的節氣時令,農民就依著指示來種植榖物。每個月都有一氣一節,據說如果在驚蟄第一聲雷之前播種,種子是不會發芽的;這雷聲是能使土地產生自然的肥料。古人更會依隨節令在生活上作出轉變;最常見是在飲食方面,會依著節氣而進食適當的食物。「冬至一陽生,夏至一陰生」,是說到了最盡的時期,就會產生新的現象,只要能好好把握這初生的現象,事情就會有著轉機。

南懷瑾先生認為現代的醫學只追求技術發展,漠視了醫理;只在一路的退步。又說到易經的理論,地壳是挖不得的。挖得通通了,就如果子被挖空的模樣。還是攝取那太陽,風力,水流的力量吧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